首页 > 特色文化 > 青城风光

九龙湾里故事多

类型 : 地质地貌

分享到:

青城风光介绍
  •   在归化城南门外有一条弯儿特别多的巷子,清朝时期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人们一直叫它九龙湾。这条巷子有一条主巷子,很长,东西延伸着,巷子的两边有八九个弯儿,每个弯里面又滋生出一条小巷子,小巷子很短,不宽,也弯弯曲曲各自延伸着。如果把这条巷子画在纸上,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图案,仿佛是一条多手多脚的龙,所以,人们给这条巷子命名为九龙湾,九龙湾其实是这个巷子形象比喻的说法。

    129.jpg  

      九龙湾弯弯曲曲大概有300多米,它的东口从小北街起向西向北,西出口直接到了小西街。300多米的巷子,十几个拐弯形式各样,有死弯死巷子、有活弯活巷子、有直弯直巷子、斜弯斜巷子,还有弯连弯,巷子连巷子。巷子里宽处不到三四米,最窄处只有一个自行车车把宽,归化城里的市民经常从九龙湾里穿进去穿出来,没事的时候,数一数巷子里的弯,但是,经常数来数去自己也糊涂了,他们也不知道九龙湾里到底有多少个弯,多少个巷子。

      

      九龙湾为什么会叫九龙湾还有一个传说,“九龙”不仅仅形容街道弯曲纵横,形似蜿龙,更重要的,龙是生活在水中的,生活在日夜供给归化城泉水的山脉之中。据一位已经88岁的老者卜柱柱讲述:“归化城内许多与龙有关的地名都是根据山脉上的九条龙而来,原本几条神龙各司其职相安无事,每条龙都各自管辖所属山水,可因为不安分的大黑龙和小黑龙没有治理好自己的水土,看到小白龙的地盘风景优美,于是联合起来对一条小白龙发起攻击,经过大战,两败俱伤,小白龙化身‘卧龙岗’,也就是现在的青城公园,而大黑龙和小黑龙则分别变成大黑河和小黑河。”

      

      这些龙为什么会留在山上,留在归化城内?这就和九龙湾有了关系,“很早很早以前,大青山是一片海峡,随着地质运动,大青山隆起,山前成为海,现在哈素海的前身,山后成为盆地,也就是大山环抱着土默川,土默川有众多的湖泊、湿地和泉眼,山清水秀,草木茂盛,山上的九条龙看对了这块风水宝地,就在此生息与戏嬉,九条龙借着大山,时而入海时而入川,各司其职管理着这块宝地上的河流水务,可惜后来随着人类破坏,环境变差,加上黑龙和白龙之间的争斗,八条龙相继离开,只剩下了第九条龙依然坚持不肯离去,直到河流枯竭、泉源终止,第九条龙心中不忍,将自己扭曲的身体化身在人烟密集的地方,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作‘九龙湾’。人们为了感谢神灵就把九龙湾外的四周框起,建立城墙,于是最早的归化城就出现了 。”一直居住在九龙湾,现已90岁高龄的老人袁志恩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
      

      九龙湾里有几十个弯,几十条巷子,其中小东街和小西街就是龙的两个爪子,这十几个弯就是龙扭曲的形态。

      

      九龙湾巷子里最长的一条巷子就是后来的电影院街,长约300多米,人们俗称西马道巷,民国初期在此街北面建造了一个民乐社,人们称这条街为民乐社街,1939年,这条街上又建了电影院,因为有电影院,人们又把这条街命名为电影院街。电影院街当时在呼市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,即使是现在,人们还叫这个街道为电影院街,可见,能带给人们快乐的东西总是很难被人们遗忘。九龙湾巷子里还有杨家巷,听说杨家巷曾经住过一家姓杨卖肉的商人,因此巷子命名为杨家巷,巷子相当长,和电影院街差不多,也是300多米。九龙湾巷子里有大北巷,大北巷里还有小巷子,一条巷子连着一条巷子;太官巷因为住着山西太官老乡,所以,人们给这条巷子如此命名;除了这些,还有短小的九龙湾大西巷、九龙湾大南巷,这两条巷子都是七八十米的样子,但是住满了人家。

      

      九龙湾是一条很普通的巷子,巷子里没有像新城那样整齐的街道,但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杂乱大院子,巷子里的路是石子路,干净有序,分支出来的小巷子也是错落有致,分布在弯曲的街道上。

      

      说到上面几条巷子,市民总能回忆起许多相关的故事,比如电影院街,当时的电影院特别少,一说去看场电影那和过年一样高兴。原来家住旧城南楼巷中的张琳凤回忆道:“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,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和高兴。我当时才五六岁,家人给我洗头洗澡,梳好辫子,穿上整齐的衣服,等到晚上才正式跟着家人一起去看一场弥足珍贵的电影。当时出名的电影院就在九龙街那边,听老人说那条巷子里还有旧城墙,后来全拆除了,建了很多新地方,一次看电影就是因为我姥爷的单位发放了电影票,可惜只有一张,姥爷就带着家中孩子里最大的一个去看电影,但只走到电影院门口就又回家了,电影也没看成。我当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,后来才知道,姥爷为了带我进去,提前就和看门的人打好招呼,带个小孩不要门票,看门人因为和姥爷认识也就痛快地答应下来,于是收拾准备了一天,但晚上去时还是被看门人拦了下来,姥爷非常生气那人不讲信用,于是带着我离开了,自己的电影票也作废了。”

      

      虽然这段回忆并不愉快,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这座电影院在当时还是很正规的。除了电影院,巷子里面还有一个民乐社,民乐社里都算得上专业的吹鼓手,多从山西迁入,常常能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,有人办喜事,或者举行一些特别的活动需要锣鼓伴奏的,都会去民乐社里找他们,所以在当时的归化城这条巷子是相当出名的。

      

      曾经住在九龙湾里的续秀女士回忆,巷子很大,简直就像现在的一个小区,但有的人住在漂亮的四合院,有的人住在大杂院,里面十来户人家,各自相安无事,和谐地生活着,也有独门独户的院子,甚是让人羡慕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巷子里住着上几百户人家,他们都是地道的平民百姓,这些人住在一条大巷子里彼此都熟悉,这是现在人们住在楼房里很难想象到的,他们明白什么叫做远亲不如近邻,每逢人们碰到都要打个招呼,小孩见到长辈都要叫一声,他们同样笑着答应,然后回一声小名,听了以后感觉很亲切,仿佛就是在自己家里一样。


猜你喜欢
地貌特征

类别:地质地貌

荞麦皮巷的点点滴滴

类别:城乡风貌

大召寺

类别:宗教文化